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高大上的自动驾驶技术为何优先选中物流、扫地车?

  一方面,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从AlphaGo的“天下无敌”到亚马逊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怪异笑声”,仿佛分分钟我们就会面临机器是否会统治世界的困境;另一方面,以SAE International设立的标准划分,当前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实现量产的智能驾驶汽车产品仍处于L2级别,完全的自动驾驶汽车似乎还处在我们看不到的未来。自2016年兴起的人工智能创业热潮,温度正逐渐冷却,曾经一大批热衷于“讲故事”畅想无人驾驶即将照进现实的科技公司们,如今变得更关注当下,也更愿意脚踏实地去探索落地模式,这一变化,正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让客户买单是终极目标

  “业界普遍认为,真正的无人驾驶落地还需要5~10年的时间,如果取一个中间值,那就是2025年。”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驭势科技创始人&CEO吴甘沙一语道出了当下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开发公司的现状,“离2025年还有很长的时间,肯定不可能一直靠VC和母公司来买单。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让客户买单的方式,能够多梯次、多路径的去探索无人驾驶的未来。”对此,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肖深有同感:“公司成立至今已快三年的时间,如果还在烧投资人的钱,没有任何收入的话,确实不好意思。”

  他坦言,从自动驾驶技术做起之后,智行者已经认识到最终或许并不是靠技术赚钱,“我们已逐渐从技术派转变为一家产品驱动的公司,要客户愿意买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为此,智行者选择了以物流车和扫地车这类低速载物的汽车产品作为当下的主营领域。

  成本更低 也更安全可靠

  之所以会选择物流车和扫地车,显然是因为这一产品更容易落地,由此能尽早实现资金回报。首先,这一类产品成本较低,王肖透露,以低速扫地车产品为例,智能驾驶技术配置的成本目标价为5万~6万元,远远低于乘用车产品。“物美价廉”也是物流行业对智能驾驶技术接受程度比乘用车整车企业更高的原因之一,据固安海高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超透露,某家潜在客户拥有约11万名负责清扫工作的员工,每天的薪酬费用大概为2000万元,“他们有强烈的机器换人的意愿”。

  其次,在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层面,低速状态更加安全和可靠。正如王肖所言,发生在Uber身上的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在当今任何一家国内的智能驾驶创业公司身上,该公司恐怕就要关门倒闭,但坐在“同一条船”上的其他公司并不希望有任何一家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将“连累”整个行业,到时候估计国内的所有投资人都会放弃对这一技术的资金支持。相较于场景更加复杂、环境更加不可控的乘用车领域,低速行驶的物流车显然是对技术要求更低,从而也能实现更安全和可靠落地的有效应用场景。徐超笑称:“在这一类系统中,最简单的处理方式就是’傻’一点,除了增加一些防撞设置以外,碰到物体最简单的算法就是停。”

  物流场景已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低速物流车对产品安全性就有所降低,京东物流总监蔡金华提出,物流行业作为当前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场景之一,京东物流选择应用技术的关键点之一就在于可靠性和安全,“保证能够不出现对人的伤害”。

  事实上,服务物流行业并不是固安海高和智行者两家公司的选择,据王肖所知,今年有6、7家创业公司都在做同样的事情,大家均处在同一起跑线上PK的阶段。那么,谁能胜出呢?拥有充分发言权的蔡金华表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目标是希望每辆车的相关成本以及配送效率能达到京东一个配送员的60%~70%。

  值得一提的是,王肖提出,由于清扫车的运营环境存在更多灰尘和雨水等脏污物质,较容易引发传感器的失灵,智能驾驶在这一场景落地面临的技术挑战也不小。

  智能驾驶汽车领域“硝烟”愈浓,谁能叱咤风云,还是让市场来证明一切吧。